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0 00:49:49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整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

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3、评价的方式单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满意,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进不足,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2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比较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忙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5、值得

探讨的问题: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⑵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但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3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一、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加强指导。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 ……此处隐藏10016个字……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把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3

《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课文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课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我还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堂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4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5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如手: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在教学前,我在黑板上抄写了大量名人写得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的“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李白的《横江词》、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七绝·观潮》等。在孩子们各种方式的读后,我说:“你们一定知道这些诗句是描写什么的。”他们点了头,我让他们说出来。随机板出——钱塘江潮。生活在海边,对潮涨潮落不陌生。其次,以读贯穿,想象感悟。读始终是语文课堂的主角!语文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写特别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但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在大量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时,我说:“站在观潮台,面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孩子们写后(几句话),进行了交流。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